本站永久域名:fkmi.tv,请收藏!发送任意邮件至[email protected] 也可秒得最新地址!
本站永久域名:fkmi.tv,请收藏!发送任意邮件至[email protected] 也可秒得最新地址!
                       <p>  人道是“人在江湖身不由己”,诚非虚言。</p>
<p>  前年张宁就决定,不想再干形同特务的采访使,哪料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。</p>
<p>  两条路,一条去南京那风花雪月之地做国子监礼官混吃等死、一条干老本行去湖广解决辟邪教的问题,让他选,似乎只有后者更好一点。</p>
<p>  从杨府回家天色已经黑了,张宁却仍在自家院子里徘徊。每当发愁时他就有这个习惯,习惯走来走去。</p>
<p>  不知什么时候他发现身后有人,回头一看原来是张小妹,只见她正做着一个奇怪而滑稽的动作,两腿跨得很大,身体都快站不稳了。</p>
<p>  张宁诧异道:“你在作甚?”</p>
<p>  小妹无辜地看着他:“哥哥的步子好大啊。”原来她正踩着张宁走过的地方,跟着“邯郸学步”。</p>
<p>  还是小姑娘好,大多数时候都能无忧忧虑。</p>
<p>  张宁便没理睬她了,接着沿屋檐走,继续琢磨自己的事。</p>
<p>  但这时候小妹又追了上来,小心翼翼地问:“哥哥又发愁了?”</p>
<p>  张宁弯了一下腰把她的小手握在手掌里搓了搓,叹道:“估计不久就要去湖广。”</p>
<p>  “啊?怎么又要出京……这回要去多久?”张小妹一听,也跟着做出犯愁的样子。</p>
<p>  张宁摇摇头:“不好估计。但这回我要带你一起去,让你在我的身边。”</p>
<p>  小妹随即露出喜色,撒娇道:“哥哥总算想通了,带着那个祥符想人家,还不如干脆带着人呢……”</p>
<p>  这次把小妹留在京师张宁实在是不放心,上次和宦官王狗儿联合,才让皇帝认为永乐帝不是非正常死亡,所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,毕竟是一个隐患。</p>
<p>  万一哪天皇帝发现了真相追究起来,张宁家的人估计要被牵连,所以他至少想带上最重要的人。</p>
<p>  和小妹说了几句话,张宁的思路被岔开,这才感觉身体都快被冻僵了。</p>
<p>  正月里的初春,气温和寒冬腊月好像也差得不多。</p>
<p>  他遂拉着小妹一块儿回到房间。</p>
<p>  书案上还放着一份奏章,前前后后已经准备很久,一直没有送去通政使司,是关于郑和舰队远洋利弊的论述奏疏;现在看来仍不是上书的时机,还得放一放,也不知这份东西什么时候才能派上用场。</p>
<p>  按照以前张宁的“职业规划”,先上越南撤军疏,得到皇帝支持后,就找机论述言远洋事;进而在事业上转型,下西洋这件事要想做出成就来也够得一番努力了。</p>
<p>  正好远洋舰队的“总司令”郑和今年初要从南方回京师拜见新君,到时候朝廷的注意力会因此略微向西洋事转移,张宁就打算趁郑和回来那段时间言事……</p>
<p>  但现在看来是没机会了。</p>
<p>  张小妹如同平常一样,随手收了他乱摆的书籍和纸墨,还有那份奏章放在书架显眼的位置,以为张宁还用得上。</p>
<p>  张宁见状便说:“那份东西放到箱子里,用不上了,出京时带走。”</p>
<p>  她遂依言收拾完,然后坐到张宁的对面,用手撑着下巴看他。</p>
<p>  这样大眼瞪小眼太沉闷,张宁便随口说话:“时至今日我才真正意识到,一个人不是会办事就可以。无论想做什么事,首先得得到上面的信任,否则一切都是枉然。”</p>
<p>  小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,她应该是听明白了字面意思,但很多事儿都要自己亲身体会才能领悟吧?</p>
<p>  见张宁今晚没给她讲故事闲聊什么的,她也一本正经起来:“哥哥不要沮丧,虽然那份奏章放起来了,可总有一天皇上能明白哥哥的忠诚的,到时候还会重用哥哥。”</p>
<p>  张宁听罢愕然,险些没笑出来。</p>
<p>  就怪小妹那张脸太清纯,忽然那副表情说起政事,真是够别扭的。</p>
<p>  他在杨府受的郁气渐渐消散,淡然道:“都是以前想办的事,现在就算得皇上信任,我也不想再为那事操心。国家大事固然重要有意义,但在我心里关心的人更重要。”</p>
<p>  就在这时赵二娘端着夜宵进来了,见兄妹俩一本正经对坐着说话,便笑道:“哟,东家和小妹正说事呢?”</p>
<p>  张小妹回头道:“哥哥要上奏章,正和我商量国家大事!”</p>
<p>  赵二娘愣了愣,随即“噗嗤”就笑出声来,她忙将手里的东西放下:“小妹真是出息了,咱们大明朝的贤才哦!”</p>
<p>  张宁道:“下回做点甜粥,放点蜂蜜枣子等东西试试……文君也喝过那种甜粥,你再问问她还有什么作料。”</p>
<p>  ……</p>
<p>  元宵节张宁照样带着小妹去看烟花,玩得挺高兴的。</p>
<p>  节日一过,衙门便开印办公了,国家体系逐渐恢复了正常运转。</p>
<p>  宣德帝也在奉天门御门听政,这是宣德纪元的第一年,他又刚登基不久,开始还是很勤政的,一天少则也要处理大小几十件事。</p>
<p>  年前胡滢上过一道奏章,认为流窜在湖广的辟邪教对国家稳定不利,需要设法解决。</p>
<p>  这事儿经内阁商量批复的处理意见是先派一个巡按下去摸清状况,实地了解之后向朝廷描述,然后是把教众编为农民保甲进行安抚、还是用兵讨伐,再行商议定策。</p>
<p>  不过内阁把奏章送司礼监之后,正逢年关,从皇城到地方衙门整个权力机器都暂停运转,不少奏章就堆积在司礼监没来得及处理。</p>
<p>  开春重新执政,那些奏章才拿出来,经皇帝过目该批红的批红,不合理的打回去重拟。</p>
<p>  朱瞻基坐在御案前,周围的内侍端茶送水,递文磨墨侍候着,底下一众文官帮着理政,除此之外还有起居注馆的内侍随时记录皇帝在干什么。</p>
<p>  朱瞻基翻开胡滢的奏章,一目十行地浏览了一遍就大概明白了究竟是怎么回事。</p>
<p>  偏远土司地界上的一众流民,和一堆国家大事比起来确实不算什么要紧事。</p>
<p>  要说重要西南有两个地方的土司已经起兵造反了,几年了现在还没镇压下去,攻城略地严重不严重?</p>
<p>  永顺土司的这帮人还没造反呢……</p>
<p>  不过因为奏章是胡滢上的,朱瞻基很快就猜到了胡滢的用意:肯定是胡滢担心聚众数万的辟邪教和建文遗臣有关、才会专门上疏。</p>
<p>  他又看了一眼内阁的处理意见,顿时认为非常妥当。</p>
<p>  眼下最重要的是随时等着汉王那边出状况,有了大义名分然后削藩,暂时顾不上再管建文遗臣的事;在朱瞻基看来那些旧事已经不需要太在意了,何况皇祖父之死的疑点多半也是子虚乌有……</p>
<p>  在这种情况下,先派个御史考察,既不费事又能以防万一,实在是考虑周全中规中矩的上善之策。</p>
<p>  朱瞻基见御门内有内阁和六部的大臣,当场就说:“胡滢这份奏章,照部议批红。要派巡按去湖广,你们举个人。”</p>
<p>  杨士奇便拜道:“老臣以为礼部员外郎张宁可用。”</p>
<p>  朱瞻基沉吟片刻道:“朕记得去年吏部有一份卷宗里,张宁应该调南京国子监?”</p>
<p>  杨士奇道:“确有此事。不过国家正值用人之际,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张宁对皇上忠心耿耿,又曾经历过此类政务,当是合适人选,故老臣举荐。”</p>
<p>  朱瞻基听到忠心耿耿那个词,心下就寻思杨士奇的用意,可能是暗示再给张宁机会证明忠心;后半句说得也有道理,查建文遗臣这种事,一般官员还真干不了。</p>
<p>  杨士奇的话在皇帝面前很管用,因为他每每进言都是很识大体考虑很周全的意见。</p>
<p>  朱瞻基略微一想便笑道:“那倒也是,张宁年轻多办实务更好,那便依杨少保举荐,任张宁为湖广巡按,让他去湖广。”</p>
<p>  内侍和吏部的官当场就记录了皇帝的旨意,吏部马上就可以下达政令,一件事三言两句就处理好了。</p>
<p>  皇帝亲自在御门理政,绝对权力面前,理政效率确实更高。</p>
<p>  果然张宁次日就接到了吏部政令,让他从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卸任,改任湖广巡按御史,隶属都察院。</p>
<p>  接着他拿着吏部的命令要去都察院交接印信官服等物。</p>
<p>  此时他按照律法必须在三日之内离京,好像有点突然。不过元宵节之前他就从杨士奇那里得到消息了,早已准备妥当。</p>
<p>  从五品礼部员外郎到七品巡按御史,虽然连降三级,但官场上的人对这种调任都不会认为是降级,巡按品级低但是有实权、而且很容易干出政绩,实际上是好事。</p>
<p>  当然这次的好事如果没有杨士奇,是完全不可能落到张宁头上的。</p>
<p>  一般情况的巡按御史,七品,但一省最高级别的从二品三司使,承宣布政使、按察使、都指挥使都不敢怠慢,代天子巡查实在是“位低权重”。</p>
<p>  不过张宁这回没那么舒心,还没出京,就来了个“帮手”:吴庸,作为给张宁出谋划策的参赞……</p>
<p>  张宁用脚趾头都想得出来这家伙是干什么的。</p>
<p>  说是帮手,可能和很多外放京官身边的带的债主一样。</p>
<p>  张宁见了吴庸就开玩笑说,我是不是啥时候欠了吴先生的钱忘记还了?</p>
<p>  好在吴庸其实是个很淡泊随和的人,也不见气,只说奉命行事身不由己。</p>
<p>  ……</p>                    
自动播放(秒)
章节
129/527
目录
主页
夜间
页码已经超过最大页码
0.206950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