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永久域名:fkmi.tv,请收藏!发送任意邮件至[email protected] 也可秒得最新地址!
本站永久域名:fkmi.tv,请收藏!发送任意邮件至[email protected] 也可秒得最新地址!
                       <p>  为什么道家喜欢鹿?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BGM:【『恋人心』你问西湖水偷走她的几分美|温柔空灵翻唱-哔哩哔哩】 https://b23.tv/StYvsbx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提到鹿,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“五色鹿”的民间故事,或者是《诗经》、《短歌行》的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,又或是长颈鹿、梅花鹿。其实,道家、道教也非常喜欢鹿,之前我在“声母l”一篇中提到过此事(续篇还咕着没写,别急)。今天换个角度,不看“鹿”字的读音,从别的方面分析道家、道教为什么喜欢鹿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自商周时开始,就用“鹿鸣”形容美妙的歌唱声或说话声。那么鹿是怎么叫的呢?网上查到的资料说,常用于形容鹿叫声的拟声词有:呦呦,嗷呜,咩,嘶嘶。小梅花鹿:咩。大梅花鹿:呦啊。马鹿:嚎哞呜。东北的猎人有鹿哨,模仿鹿发情时“嗷嗷”、“嗷呜”的叫声,吸引鹿群进入包围圈。我又听了b站上梅花鹿的叫声,确实如此。看来古人挺有品味呀,一开始就喜欢这种发嗲可爱萌音。后世道家、道教,也称鹿鸣鹤唳为仙声、神兽叫声,所以张道陵于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之道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先秦时订婚,男方要送女方家里两头鹿作为聘礼,大概是弥补女儿出嫁后,女方父母听不到女儿可爱声音的遗憾(仅供参考)。不过鹿太难养了,而且不耐长途奔波,要么路上死,要么养一个月死,后来就改成送死鹿(草,不是会让人想到死路一条吗?),或者两张鹿皮和鹿肉了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野有死麕,白茅包之。有女怀春,吉士诱之。</p>
<p>      林有朴樕,野有死鹿。白茅纯束,有女如玉。</p>
<p>      舒而脱脱兮!无感我帨兮!无使尨也吠!</p>
<p>      ——《诗经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现在都说羊驼憨态可掬。而鹿在天然呆萌、憨态可掬之外,还有几分灵异清秀、玲珑小巧、脱俗仙气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鹿伏鹤行:形容小心警惕,敏感多惧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小鹿乱撞:起初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,后来多用于形容男女之间怦然心动的感觉。无独有偶,“茕茕白兔”原本出自一首怨郎移情诗,但是白兔太可爱了,后世竟然把意思变成形容女子乳房了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西周早期文物上,天地四方四象是苍龙(青龙)、白虎、朱雀(朱鸟)、神鹿。直到春秋战国时期,修蛇形象和玄龟形象结合形成的玄武才慢慢取代神鹿,成为四象之一,象征北方的神兽。神鹿走下了官方的神坛,逐渐变成了道教信仰物和民间传说。(后世亦有将凤凰或麒麟作为东西南北中五方之中的神兽,并留下了成语“凤毛麟角”。鹿和麒麟什么关系可参考讲“兔头麞脑”那篇拙作。)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不过鹿可能是最憋屈的“神兽”了。猪牛羊是某些地区的神兽,但也是祭祀用的“三牲”祭品,被吃很正常。而鹿明明最早是象征北方的神兽,后世道教的仙兽,却也常被人吃。直到今天,四川这里还有养鹿场(不过主要是药用),东北也有少数民族会在秋冬季节鹿发情时捕鹿。魏晋时,传说天上的神仙虽然早已“辟谷”,但还是喜欢用鹿肉脯下酒。“道家以麇鹿不在十二属,非腥腻之物。”(《尔雅翼·麇》)普通人吃,神仙吃,道家、道教更爱吃。供奉神仙的鹿肉脯又名白脯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李时珍云:“鹿之一身皆益人,或煮或蒸或脯,同酒食之良。大抵鹿乃仙兽,纯阳多寿之物,能通督脉,又食良草,故其肉、角有益无损。”</p>
<p>      (鹿鹿这么可爱,我们把它吃掉吧。[bushi])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群雄逐鹿:《左传》中曾以捕鹿的一些行为和战争相类比,于是到司马迁笔下,就用鹿来喻指天下了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獐如小鹿而美,故从章也,章美也。</p>
<p>      ——《埤雅·麇》</p>
<p>      孟诜曰:獐中往往得香如栗子大,不能全香亦治恶病。李时珍曰:獐,无香。有香者,麝也。俗称土麝,呼为香獐是矣,今正之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鹿胎,其嘴、尾、蹄合与生鹿无异者为真,其色淡形瘦者为鹿胎,若色深形肥者为麋胎。又獐胎与鹿胎相类,但色皎白,且其下唇不着鹿之长于上唇也,其他类兽之胎,与鹿胎总不相似也。</p>
<p>      ——《本草新编》</p>
<p>      (鹿鹿这么可爱,所以胎儿也不能放过。[bushi])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下文再换个角度,从“阴阳”的角度分析道家、道教为什么喜欢鹿: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鸟鹿皆二足相距密。不同他兽相距宽。故鸟从匕、鹿从比。比、密也。古匕与比通用。故槩之曰从比。凡鹿之属皆从鹿。</p>
<p>      ——《说文解字注》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而“匕”表达“密、紧、收敛、雌、阴(侌)”的意思时,又常被写作“牝”: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肾者,牝藏也。</p>
<p>      ——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水热穴论》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牝常以静胜牡。</p>
<p>      ——《老子》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键,牡;闭,牝也。</p>
<p>      ——《礼记》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,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堇。</p>
<p>      ——《老子》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男露其牡,女张其牝。</p>
<p>      ——汉· 东方朔《神异记》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那么道家、道教喜欢鹿(以及鸟),或许也有“采阴”之意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旧时,道家、道教说兔头麞(獐)脑大补,大概是越可爱越补吧。现在四川这边,鹿肉倒是不太流行了,不过仍然流行吃可爱的小白兔。如果来四川玩的话,可以尝尝麻辣兔头、干锅兔、哑巴兔、缠丝兔等等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2022年9月23日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修订:西汉东方朔所作乃《神异经》。《四库全书》版《神异经》无此句,并且《全书》编者纪昀等人辨伪《神异经》,认为明清流传的版本应该是南朝齐梁时文人伪托的,东方朔可能写过,但更可能没写过此书。清《钦定古今图书集成》、清《御定骈字类编》、明《说孚(郛)》版作“男露其势,女露其牝”。明《永乐大典》、明《天中记》、宋《太平御览》版作“男露其势,女彰其杀”。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2022年9月24日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</p>
<p>        </p>                    
自动播放(秒)
章节
32/72
目录
主页
夜间
页码已经超过最大页码